
企業概況
我對往事的回憶
- 分類:三線建設記憶
- 作者:
- 來源:
- 發布時間:2021-02-26 11:14
- 訪問量:
【概要描述】光陰如梭,不知不覺間我在自貢這塊熱土上已度過了四十年。四十年彈指一揮間,回望當初內遷的往事,不勝唏.....1965年為響應黨中央毛主席“備戰、備荒、為人民”加快“三線”建設的號召,北京第-機床廠本著“好人、好馬、好設備”的原則,從1965年開始600余名職工內遷至四川自貢,建起了長征機床廠。
我對往事的回憶
【概要描述】光陰如梭,不知不覺間我在自貢這塊熱土上已度過了四十年。四十年彈指一揮間,回望當初內遷的往事,不勝唏.....1965年為響應黨中央毛主席“備戰、備荒、為人民”加快“三線”建設的號召,北京第-機床廠本著“好人、好馬、好設備”的原則,從1965年開始600余名職工內遷至四川自貢,建起了長征機床廠。
- 分類:三線建設記憶
- 作者:
- 來源:
- 發布時間:2021-02-26 11:14
- 訪問量:
【蔣中文】中共黨員,原北京第一機床廠重型車間磨工。1966年6月內遷到自貢長征機床廠小件車間當磨工,1982年任小件車間齒輪段段長兼計劃員,1991年調退委會工作至1998年退休。
光陰如梭,不知不覺間我在自貢這塊熱土上已度過了四十年。四十年彈指一揮間,回望當初內遷的往事,不勝唏.....1965年為響應黨中央毛主席“備戰、備荒、為人民”加快“三線”建設的號召,北京第-機床廠本著“好人、好馬、好設備”的原則,從1965年開始600余名職工內遷至四川自貢,建起了長征機床廠。
我是1966年6月那- -批到的自貢。當時,北一廠黨委號召支授國家“三線”建設,我沒多想主動報了名。后來組織上負責協調我老伴的工作,于是我和老伴隨著內遷大軍登上了南下的專列,而我1歲半的兒子被留在了北京,由姥姥、姥爺帶著,直到7歲時才到了自貢與我們團聚。后來兒子留在自貢上學、參加工作、成家立業,1982年進長征廠,現已成為裝配一部的技術骨干。
想當年,為了國家的“三線”建設,憑著一腔熱血、 懷著報國之志,大批的內遷人員放棄了首都北京優越的生活,義無反顧的來到了條件艱苦的祖國西部一四川自貢。雖然大家作好了吃苦的準備,但- - 下火車還是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:石子兒鋪就的公路,沒有象樣的商店,當地人住的是低矮的平房,多數人打赤腳,而在條干涸的河床 上正在修建大橋(貢井大橋)。
在生活上,我們感到極不適應。自來水倒在杯子里是黃的,又苦、又咸,再加上酷暑難耐,蚊子又多,晚上根本沒法休息。而在工廠里面的條件也很艱苦,干活的工具都不齊,天氣炎熱,風扇也少。在干活時我就在搖把上搭張毛巾,在頭上頂張毛巾,隨時擦汗。這并不算什么,加工車間的詹秀榮在干活時,只聽見身后“撲”的掉了一樣東西下來,轉身一看,我的媽呀!一條1米5長的大蛇從簡陋的房梁上掉了下來,把她嚇得連床子都沒關,撒Y子就跑出去...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,1966年6月30日長征的第一批銑床在我們的手中誕生了。
國家的“三線”建設,為西部城市的基礎工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,而當地政府也十分的關心我們這些外地人。內遷剛到自貢市時,家屬宿舍還沒建成,我們被市里安排住進了自貢市當時最好的沙灣招待所。1966年國慶節時,市政府還專門為我們組織了當時十分緊俏的牛、羊、雞、魚等副食品,讓我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節日。
再后來,“文化大革命”就開始了,工廠的生產雖然受到了很大的影響,但直堅持沒有停下來。七十年代初期,全國勞模張維箴老師傅帶領10多個工人在現在的食堂后面建成了小鍛工;在龐萬福、趙訓禮的帶領下又建成了鑄工車間。至此,一直制約著長征廠發展的冷熱加工不配套的問題得到了解決,工廠的鍛件、鑄件實現了自給自足。“文化大革命’ 結束后, 長征廠的生產逐漸步人正軌,七十年代末,在主任設計員陳志先的帶領下,試制出了第一-臺液壓仿形銑床(XFY716),這臺產品的試制成功,極大的鼓舞了廣大職工,后來廠里又陸續開發出了更多的新產品,長征廠得到了長足的發展,為自貢市的經濟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。
三線”建設留檢后人的精沖財富是區大的,也在我自己心中國下了水不磨天的記憶。我的老件因為當時的艱苦條件以及過度的勞累已經離開了我們。沒有看到現在長征的輝煌,這是一種遺憾。現在我退休在家頤養天年,雖然退休收人不高,但生活很充實,有時打打門球,參 加退管辦組織的各種活動,我知足了。
(長征公司黨委辦供福)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?2020版權所有 四川長征機床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蜀ICP備2023001953號